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2022年05月12日 15:43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2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12日從成都高新新華學校獲悉,成都高新區(qū)制定了《“強基固本分類提升”成都高新區(q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關注每一位、發(fā)展每一位、培養(yǎng)每一位”的宗旨,構建教師分層分類培養(yǎng)體系。在這一行動計劃指導下,成都高新新華學校開始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據了解,大雁在飛行時總是結隊為伴,生物專家們經過研究后得出結論,雁群這一飛行陣勢是它們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一群編成“人”字隊形飛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樣能量而單獨飛行的大雁多飛70%的路程,也就是說,編隊飛行的大雁能夠借助團隊的力量飛得更遠——協(xié)同會增加70%的力量,實現(xiàn)1+1>2。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在此理念指導下,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提出以培養(yǎng)“融情融智守正創(chuàng)新”的融創(chuàng)教師的培養(yǎng)目標,融創(chuàng)教師即擁有融合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師!瓣柎旱聺、新華生輝”的辦學理念中本身就包含了包容、和諧、尊重的教師發(fā)展理念。該校將“萬類霜天競自由”作為教師發(fā)展的文化理念!叭f類”指要關注每一個、每一類教師的成長;“霜天”指學校為教師提供自由發(fā)展的時空、平臺和差異發(fā)展的路徑;“競自由”意為希望教師擁有自愿、自主、自省的選擇權利,具備自覺、自為的理性行動能力,達到競相成長的自由狀態(tài)。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探索融創(chuàng)視野下“雁陣式”教師培養(yǎng)。

  在團隊建設方面,成都高新新華學校關注教師差異,立足教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梯隊分層,對標提升”分層探索教師發(fā)展,開發(fā)了“四向三級”羽翼課程!八南颉笔菍I(yè)型教師、德育型教師、學術型教師、管理型教師四個培養(yǎng)方向:三級是撫翼——展翼——引翼三級課程,對應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優(yōu)教師三級梯隊。三級課程從教學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四個方面設置,青年教師更側重教學能力、教育能力課程的學習,成熟教師更側重突破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過分層對標、跨層組團,項目驅動,成都高新新華學校教師獲得集群發(fā)展,綜合育人能力大大提升。2021年四川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該校作為第二大參研單位的《融創(chuàng)課堂:重構關系的教學范型》課題榮獲四川省政府成果一等獎;廖恒、焦虹、吳林、李麗、高秋萍等老師主研的《“四六二”宅家學習指導模式研究”》在2020年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與成都教育應對”專項課題結題中榮獲成都市二等獎;李平、黃炳英、譙紅霞、鄭芳芳、王玲、白一帆等老師主研的《基于學科大概念的一體化課程研究》在2021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課題階段評審中獲得成都市一等獎;李晨葉、沈柳麗、葉栩伽、馮穎、鐘家常等老師研究的《基于五育融合的兒童川劇創(chuàng)編》在2021年高新區(qū)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高新區(qū)一等獎。(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