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著名曲藝家張徐在蓉收徒 沈伐李伯清等曲藝名家到場祝賀
2023年03月25日 21:35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3月25日電(王爵)25日,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張徐在成都嘻二三劇場舉行收徒(相聲)儀式。沈伐、李伯清等曲藝界名家共同見證拜師儀式。

  張徐在收徒儀式上,面對媒體時寄語弟子們:“相聲說普通話,全國人民都聽得懂,所以它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向全國擴散,到哪兒都能扎根。但是扎了根以后,各個地方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想要贏得四川觀眾喜愛,就必須融入四川文化。同時要符合現(xiàn)代觀眾審美,傳播傳統(tǒng)文化精髓,講好四川故事。”

張徐在收徒儀式上發(fā)言。受訪者供圖
張徐在收徒儀式上發(fā)言。受訪者供圖

  張徐,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著名巴蜀笑星。其相聲師承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理論家、教育家李立山先生。

  當日中午,牛德增、沈伐、李伯清、董懷義、包德賓、張旭東(叮當)、魯廣峰、陳建民、李多、沈軍、王文水、田海龍、林曉東、袁永恒、羅大春、朱長貴等曲藝界名家,到拜師儀式現(xiàn)場,共同見證并祝賀。

弟子向“引、保、代”三位藝術家鞠躬。受訪者供圖
弟子向“引、保、代”三位藝術家鞠躬。受訪者供圖

  據(jù)了解,相聲拜師講究“引、保、代”,即“引師”“保師”及“代師”。引師是將徒弟引薦給師父,保師就是要向師父及觀眾保證徒弟德行,代師則可代替師父傳藝。此次拜師儀式也延續(xù)相聲門這一傳統(tǒng),在快板名家王文水的主持下,李良、李雪飛、孫小濤、鮮煒、劉梅良、任俊松、張沛毅七位相聲弟子先向引師朱長貴、保師魯廣峰、代師袁永恒鞠躬敬禮。隨后“引、保、代”藝術家發(fā)表講話,寄語幾位弟子好好學藝、好好做人,一同攀登藝術之路。

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之后,張徐攜妻子入座,七位弟子向師父、師娘三鞠躬,并送上師門全家福及拜師禮物,張徐給徒弟回贈了相聲“三件寶”,即手絹、折扇、醒木,以表達對弟子們的期待與厚望!拔蚁M业耐降軅兡軌蛟谙嗦暢删蜕铣^我,能超過我的人越多越好。”張徐說道。

  見證了整個拜師儀式的四川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上臺發(fā)言表示祝賀,并告誡七位相聲“新人”:“求藝是很苦的,腦殼不要想太多,千萬不要認為臺上一站,隨便整兩句就是曲藝家了。要有一顆感恩心,感恩父母感恩師父感恩觀眾;要有一顆敬畏心,敬畏舞臺敬畏藝術敬畏觀眾。”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沈伐也表示:“年青一代要更多努力,全力以赴,把曲藝好好繼承下去!(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