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高原又生羊角花——追記四川羌族巡察干部楊紅麗
2023年04月10日 15:4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0日電 題:高原又生羊角花——追記四川羌族巡察干部楊紅麗

  作者 王利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的羊角花(羌族人民對杜鵑花的別稱)冒出新芽。扎根故土的羌族巡察干部楊紅麗已離開近半年,她的事跡依舊感動著羌族兒女。

楊紅麗生前照片。
楊紅麗生前照片。

  楊紅麗生前是理縣縣委第二巡察組組長、一級主任科員。14年來,她始終奮戰(zhàn)在監(jiān)督執(zhí)紀工作“第一線”。49歲的她,在高原連續(xù)奮戰(zhàn)28天后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生命定格在高原巡察崗位上。

  2022年11月,理縣縣委追授楊紅麗同志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記三等功。2023年1月6日,楊紅麗同志被理縣縣委、縣政府評選為第七屆“最美理縣人”。

  “既然擔起責任,就要把事干好”

  2022年9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首次對州內多個縣紀委監(jiān)委機關、縣委組織部開展巡察工作。楊紅麗主動請纓,帶領11名組員奔赴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海拔3280米的壤塘縣開展交叉巡察。

  海拔高、時間短、任務重,無一不考驗著楊紅麗和組員們。據組員李雪介紹,一個月內,巡察組要對壤塘縣2個部門近3年的工作進行巡察,其中包括查閱資料1127冊(卷)、個別談話48人次、走村入戶、幫助被巡察單位深入查找問題、完成巡察報告2份等。

  到達壤塘后,楊紅麗和組員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高原反應。這位為大家忙前忙后買紅景天、氧氣瓶、電熱毯、馬桶墊的好大姐,只在與丈夫羅勇權的通話中透露了身體不適。面對丈夫的關心,楊紅麗答:“大家都在堅持,我是組長,更不能辜負信任和重托!

  交叉巡察工作不易看到成效,楊紅麗卻表示,“既然擔起責任,就要把事干好!币虼,她多次向壤塘縣紀委常委、縣委巡察辦主任丁韜請教當地具體情況,反復探討怎么巡到點子上,察到關鍵處。

  從提前了解巡察單位的職能職責到統(tǒng)籌指導組員開展工作,從細致翻閱卷宗到個別談話,從每日的分析研判到后期形成匯總報告,楊紅麗都親力親為。每天,她和組員一起挑燈夜戰(zhàn),辦公室的燈常常亮至深夜。

  連續(xù)奮戰(zhàn)28天后,巡察工作進入到梳理巡察報告的階段。病發(fā)當日上午,楊紅麗提到,前一天晚上改報告到凌晨,“今天有點頭疼”。

  李雪回憶,當時,楊紅麗一手捶著頭,一手翻看卷宗,不愿落下手中的工作。面對大家的關切,楊紅麗笑笑說,“沒那么疼了”。

  午餐后,楊紅麗獨自回到房間休息。過程中,她最后一次在電話里向丁韜反饋了工作進度,計劃次日共同研究商討巡察報告。然而,這次休息后,楊紅麗再也沒有醒過來……

  “她始終把巡察工作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巡察前沿的微光,也默默奉獻到生命最后一刻。”理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付水冰評價道。

  “群眾的事,一分鐘都不能拖”

  在川西高原,一樁樁、一幕幕楊紅麗奉獻奔波的足跡浮現在眼前。

  楊紅麗曾經的同事周志宏回憶,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當時在蒲溪鄉(xiāng)政府工作的楊紅麗冒著余震危險,第一時間挨家挨戶排查災情,安置安撫受災群眾,連續(xù)三天沒合眼,一個月沒回家。

  “巡察中,她是個敢啃‘硬骨頭’的人!迸c楊紅麗并肩作戰(zhàn)的同事王燕介紹,2022年5月,她們在理縣桃坪鎮(zhèn)巡察期間,當地村民反映,孔地坪山路狹窄陡峭,給生產生活帶來安全隱患。“群眾的事,一分鐘都不能拖!睘楹藢嵡闆r,楊紅麗一行帶著資料和自熱米飯馬不停蹄地上了山。

  “會車時,我們的車輪滑下路肩,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談起孔地坪的路況,王燕仍心有余悸。

  回到酒店后,剛躺下的楊紅麗又接到群眾信訪電話。她顧不上休息,迅速起床接待來訪者。了解完4批8名群眾的訴求并做好記錄后,已是夜深。李雪補充道,“有的訴求甚至是家庭矛盾,不屬于巡察范圍,她都一一聽完,再耐心協(xié)調!

  巡察過程中,楊紅麗敢于對侵犯群眾利益的疑難問題“亮紅牌”。由于缺乏規(guī)范合同,一租賃方自2011年起,拒絕支付桃坪鎮(zhèn)古城村4戶12畝集體土地的承包費用。

  面對不理“舊賬”的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一向溫和的楊紅麗發(fā)了火:“侵占群眾利益的問題不解決,小問題就會漸漸變大。不但違背了巡察工作方針,還讓之前的工作付諸東流!

  如今,孔地坪路網系統(tǒng)加快完善,交通狀況逐步得到改善;古城村已追回租金1.89萬元,并與相關租賃方重新簽訂了規(guī)范的合同,這一“古城”模式,為當地類似的集體土地流失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心中裝有千斤,唯獨忘了自己”

  桃坪鎮(zhèn)黨委書記陳玉峰回憶,在桃坪鎮(zhèn)為期40天的巡察中,楊紅麗一行唯一接受過的東西,是走村入戶時村民家中的白開水,用來加熱巡察組自帶的泡面和自熱米飯。

  1973年,楊紅麗出生在理縣一個并不寬裕的羌族家庭,9歲時因病喪父,幾年后母親離世。作為6兄妹中最小的妹妹,她在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完成學業(yè)。

  在楊紅麗的丈夫羅勇權眼中,妻子生活儉樸,冬季最愛穿的那件黑色羽絨服,早已洗得泛白!澳鞘2007年在女兒小學門口的折扣店花一百多元買的,如今女兒都大學畢業(yè)了。”羅勇權回憶。

  由于羅勇權在鄰縣的電站工作,女兒羅滿從小在寄宿學校讀書,十多年來,一家人三地分居,聚少離多。在二嫂馬燕眼中,開朗、堅毅的楊紅麗,曾多次在“姐妹夜話”中袒露過對女兒的虧欠。在楊紅麗居住的簡陋周轉房中,床頭一直放著一個“凱蒂貓”相框,里面是她與女兒為數不多的合影。

  “她心中裝有千斤,唯獨忘了自己。母親把時間和精力獻給了熱愛的事業(yè)……”在楊紅麗辦公室收拾遺物時,羅滿對一本被翻到卷邊的自制業(yè)務工具書印象深刻!八艳k案資料一頁一頁積累起來,裝訂成冊,那本自制的業(yè)務工具書足足有270頁。”正是憑借熱愛與鉆研,楊紅麗逐漸歷練成理縣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專家”。

  “女兒,出門在外照顧好自己,踏實做人、認真工作!比缃,羅滿想起和母親的最后一次通話,仍感慨不已。她準備寫一封信給天堂的母親,寄托思念:“我一定會記得這些囑托,像您一樣,成為勇于擔當、樂觀豁達、內心充滿愛的人。”(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