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李盾新作音樂劇《熊貓》正在熱演
2023年06月09日 22:07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6月9日電 (唐倩)6月17日起,每天11:30和14:00,由中國著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傾情打造,著名編劇、導演周可、著名作詞家梁芒、韓國著名作曲家張少瑛等國內外頂尖行業(yè)人才攜手呈現(xiàn)的音樂劇《熊貓》將于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劇院上演。

音樂劇《熊貓》海報。(熊貓音樂劇團 供圖)
音樂劇《熊貓》海報。(熊貓音樂劇團 供圖)

  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和成都名片,是深受全球人民喜愛的“世界級IP”,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從電影到潮玩,國內外對于熊貓這一文化符號的表達可謂恒河沙數(shù)。音樂劇作為一門集歌、舞、劇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極高的市場接受度!缎茇垺凡粌H能讓中國觀眾有文化認同感,還將憑借國際化的藝術語言,打破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引起全球觀眾的共鳴。

  據(jù)悉,《熊貓》講述了一個關于愛、關于成長、關于和諧共生的故事。劇中五位熊貓勇士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智慧、仁愛、力量、謙遜及信仰,他們于逆境之中保持積極樂觀、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團結一心將獨守地心的叛逆少年龍降服并治愈了龍的“貪嗔癡慢疑”,最終成功守護了美麗的家園和整個星球。

音樂劇《熊貓》。(熊貓音樂劇團 供圖)
音樂劇《熊貓》。(熊貓音樂劇團 供圖)

  《熊貓》融合了川劇、川味嘻哈和川派雜耍等大量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元素,還融入了布偶戲、竹編技藝、自貢彩燈、武術和太極等異彩紛呈的非遺文化元素,以幽默生動的表達體現(xiàn)著川人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缎茇垺穼⒉糠謽O具代表性的四川非遺融入到作品細節(jié)之中,比如在角色“風車車”的塑造中就采用了川劇吐火的非遺絕技;在服裝方面,“成雙公主“的裙子運用了皮影的創(chuàng)作元素,在皮質表面刻上了熊貓和林麝等小動物;在舞美方面設計師大量采用自貢彩燈工藝和竹編技藝等四川特有藝術表現(xiàn)手法……

  出于對駐場演出的本土化需求、受眾的多元化程度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考量,主創(chuàng)團隊選擇運用“高概念”的敘述和想象,讓整部作品不僅有著奇幻絢爛趣味十足的外殼,又不失豐厚的文化底蘊與深刻的人文哲思,是一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臺佳作。

  隨著文旅產(chǎn)業(y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比起單純的游覽和觀演,觀賞體驗和情緒價值成為了游客關注的重點。深耕音樂劇行業(yè)三十余年,李盾一直在引領中國音樂劇行業(yè)升級、革新中國音樂劇的演出標準。此次他立足“大而全”的文旅IP新格局,力圖通過音樂劇《熊貓》開辟“小而精”劇目的全新發(fā)展路徑,使之成為中國文旅演出的突破口,從而構建起完善的駐場演出生態(tài)系統(tǒng)。

  “小而精”意味著更用心的劇目雕琢、更嚴格的演出標準和更先進的發(fā)展策略!缎茇垺费b配了國際頂級的音響設備并配備了沉浸式聲場空間匹配系統(tǒng),這在國內劇院演出中實屬少有。值得一提的是,影院的最高配置是7.1聲道,劇院通常采用的是環(huán)繞立體聲,《熊貓》使用的是11.2聲道系統(tǒng)現(xiàn)場演出!坝^眾身處劇院如置身竹林秘境,在每一個座位上聽到的聲音,都是最純澈、最飽滿且獨一無二的自然之聲!睋(jù)主創(chuàng)團隊介紹。

  “用一首歌愛上熊貓,用一段故事感受成都的安逸,用一部音樂劇講好一個中國故事。”制作人李盾相信《熊貓》將會在成都搭建起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養(yǎng)料的全新文化陣地,通過講好熊貓故事、講好成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樹立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