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四川文理學院構建大中小“浸潤式”美育新生態(tài)
2025年10月07日 22:0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7日電。ǔ瘫逃 楊荔)近年來,四川文理學院教師獲得市廳級以上的文學藝術與體育類科研資助項目200余項,累計有20萬人次的學生參與了美育實踐活動。

  《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印發(fā)后,四川文理學院不斷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通過學!袄L”美、教師“施”美、學生“樂”美、社會“合”美,形成了“高校引領、中小學協(xié)作、政府部門統(tǒng)籌、社會資源滋養(yǎng)”的四元協(xié)同機制更加完善的美育新生態(tài)。

  學校成立美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美育教育規(guī)劃,統(tǒng)籌推進美育工作落地落實。對于美育工作,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抓落實、二級學院全力配合、師生全員參與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

  學校美育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區(qū)域美育存在的學段割裂、資源不均、協(xié)同不足等現(xiàn)實困境,明確提出構建以“浸潤”為核心特征的引領式、全學段、全方位、立體化的美育育人新生態(tài)。將高校的引領力、中小學的主陣地作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籌力、社會資源的滋養(yǎng)力熔鑄為一體,“四元協(xié)同”構建“美育浸潤共同體”。

  與此同時,引導全體教師立足崗位職責,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美育作用。老師們在第一課堂教學中講述美育,讓學生學習和了解美育知識;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指導美育,讓學生在文藝活動中體驗美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美育,讓學生在參與和感知過程中陶冶情操;在藝術展演中激活美育,讓學生在展演活動中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

  學校美育工作堅持人人主體、面向人人的育人機制。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公共美育必修課、選修課、拓展課,跨學科美育融合課程,引入地方具有地域特點的特色美育課程等,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修讀美育類課程、加入文化藝術類社團、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參加第二課堂和藝術展演活動。

  為了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四川文理學院充分發(fā)揮人才資源優(yōu)勢,全校師生定期為鄉(xiāng)村振興、社區(qū)服務和中小學教育提供美育資源,開展美育浸潤活動,以大美育浸潤美好心靈,以學校美育帶動社會美育。

  “以美育浸潤教師”是美育浸潤工作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文理學院重視教師的美育素養(yǎng),搭建“三平臺”,實現(xiàn)文理學院美育師資隊伍的提升。

  “五維并舉”機制在提升美育師資隊伍水平上,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四川文理學院通過行動研究、課程開發(fā),構建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大中小學教師聯(lián)合教研團隊,系統(tǒng)設計各學段美育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深度挖掘各學科蘊含的美育元素,開發(fā)跨學科融合教學案例,建立課程實施反饋與修訂機制。

  另一方面,建立了“高校導師掛職駐校指導”“中小學教師進高校研修”“師范生頂崗實習”等機制,定期組織跨學段、跨學校的美育教學觀摩與研討活動,推動大中小學教師協(xié)同研修、資源共享,創(chuàng)新一體化師資發(fā)展模式。一體化教研與培訓機制有力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美育教學與課程開發(fā)能力,涌現(xiàn)出一批美育骨干教師。高校教師在指導實踐中反哺理論,實現(xiàn)了師范生培養(yǎng)與基礎教育的無縫銜接。

  把美育課堂開到美術館、博物館、大劇院等,把優(yōu)秀的藝術家等請到學校來,收集優(yōu)質網絡數(shù)字資源,作為學校的“大美”教育資源。

  各學院打造自己的美育品牌活動,例如文學與傳播學院開展“文化傳媒節(jié)”,音樂與演藝學院開展室內樂音樂會,美術學院舉辦師生作品聯(lián)展,教師教育學院開展舞蹈精英班、朗誦精英班、主持團、心語合唱團等。學校還有星光文學社、晨曦國學研究會、月華詩社、蒹葭漢服社等47個美育類社團。

  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藝術“三下鄉(xiāng)”,參加送文藝進學校、社區(qū)、企業(yè)、部隊等美育實踐活動8000余人次。學生們根據(jù)活動主題和達州歷史及獨特的巴山文化創(chuàng)作參演作品,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學校通過美育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們教社區(qū)居民繪畫、書法,開展文藝匯演;為孩子們舉辦手工、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在特殊機構為殘障人士組織藝術療愈活動。近年來,四川文理學院師生們開展了1800余個藝術課程與文化活動,服務6萬余人次。

  在“以美育人”大美育生態(tài)下,四川文理學院的學生在近三屆全國、全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了10余項國家級獎勵和50余項省級獎勵。同時,全校累計有超過20萬人次的學生參與了美育實踐活動。(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