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cjbd > 中新網四川

長虹位列《世界品牌500強》榜單第283位
2024年12月19日 13:1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9日電 近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揭曉了2024年度(第二十一屆)《世界品牌500強》榜單,長虹再次上榜,位列第283位。

  據悉,《世界品牌500強》的評判依據是品牌的世界影響力。所謂品牌影響力,是指品牌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并獲得利潤的能力。按照品牌影響力的三項關鍵指標,即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世界品牌實驗室對全球約8000多個知名品牌進行了綜合評分,最終推出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500個品牌。

  近一年,作為中國科技先進制造企業(yè),長虹在大力推進數實融合發(fā)展中取得了成效,其下屬七家上市公司、三家新三板公眾公司,在數字化轉型發(fā)展中亮點不斷。

  結合多年制造業(yè)領域經驗,長虹搶抓推進新型工業(yè)化戰(zhàn)略機遇,圍繞產品主線,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研發(fā)、生產、管理、營銷和服務各環(huán)節(jié)。2024年,長虹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yè)”名單,成為四川省唯一入選的地方國有企業(yè)。

長虹上榜《世界品牌500強》,圖為證書。長虹控股集團供圖

  在研發(fā)設計數字化方面,長虹建立了智能研發(fā)平臺,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進行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在生產運營智能化方面,通過對“人機料法環(huán)”數據分析和智能診斷,提高計劃準確率和制造良品率,推行基于數據的計劃協(xié)同和并行決策以實現生產資料優(yōu)化配置;在用戶服務敏捷化方面,依托工業(yè)互聯(lián)網標識解析節(jié)點平臺,打造以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為目標的“云溯”工業(yè)APP,實現質量權責追溯等服務,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

  此外,長虹還發(fā)揮行業(yè)頭雁引領作用,建設了四川省首個國家級長虹工業(yè)互聯(lián)網“雙跨”平臺,帶動產業(yè)鏈上下游數字化轉型升級,在營銷、制造、研發(fā)、財務共享等業(yè)務領域,進行了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推廣,賦能電子信息、高科技、快速消費品、能源化工等行業(yè)。

  長虹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長虹在設備自動化改造、現場數據采集、5G網聯(lián)、工業(yè)機器人、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和智能化場景應用。

  同時,長虹在海內外多地建立自有產線和工廠,與全球經銷商保持深度合作,并在東南亞、歐洲等多地積極布局電商業(yè)務。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和國際化發(fā)展的長虹,如今業(yè)務已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為持續(xù)推進品牌國際高端化,2023年開始,長虹與國際雪聯(lián)(FIS)滑雪世界杯及德國滑雪協(xié)會(DSV)持續(xù)合作,并在品牌推廣、產品宣傳、賽事贊助等方面深度合作。今年11月,長虹官宣成為國際雪聯(lián)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

  日前,在德國蒂蒂湖新城(Titisee-Neustadt)舉辦的FIS跳臺滑雪世界杯賽事現場,作為賽事官方合作伙伴,長虹旗下CHiQ攜新晉代言人、奧運冠軍Andreas Wellinger再燃熱血,書寫新的冰雪傳奇。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是長虹在體育營銷版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其邁向國際高端品牌行列的關鍵步伐。借助國際雪聯(lián)頂級冰雪運動賽事,長虹已經架起了品牌與全球冰雪運動愛好者之間的情感橋梁,更強化了“活力”“時尚”“潔凈”“國際化”等品牌印記。

  長虹作為中國科技制造行業(yè)代表品牌,近年來憑借卓越的產品體驗、領先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全球品牌中的位次不斷提升。早在今年6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fā)布“202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顯示長虹品牌價值達2368.76億元,在9月發(fā)布的“2024年亞洲品牌500強”榜單中,長虹位列第53位,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長虹將以此次上榜為契機,繼續(xù)加強技術引領、品牌建設和產品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長虹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