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仁壽田野間處處“豐”景如畫
2024年09月24日 13:1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4日電 (郭僑 劉潤紅 潘帥)連日來,眉山市仁壽縣鐘祥鎮(zhèn)燈塔村田間,一臺臺現(xiàn)代化的收割機在金黃色的稻浪之間來回穿梭,田野間處處都是一派豐收的盛景。

 收割機正在稻田里忙碌。潘帥 攝
收割機正在稻田里忙碌。潘帥 攝

  據了解,仁壽縣自古就有“兩山一壩七分丘”的地貌特點,自西向東依次為低丘平壩、龍泉山脈低山段、仁東丘陵。在丘陵山區(qū),田塊“碎片化”現(xiàn)象比較普遍,受地形條件限制,農機只能在小塊田里作業(yè),常常還需要請人工輔助。

  為破解丘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瓶頸,保障“種糧地”,仁壽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按“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yè)、穩(wěn)定高產、生態(tài)友好”的建設標準進行田型調整、渠系開挖、產業(yè)道和節(jié)水灌溉管網修建等,全力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9.95萬畝,成功納入全省全域高標準項目整體推進試點縣。同時,仁壽縣還推廣發(fā)放耕地“電子身份證”,創(chuàng)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流程,已在“天府糧倉”核心區(qū)2300余畝耕地進行試點,耕作條件持續(xù)改善。

 志愿者在田間幫著收割稻谷。潘帥 攝
志愿者在田間幫著收割稻谷。潘帥 攝

  36歲的廖路平是仁壽越友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其先后流轉土地1500余畝,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廖路平購置了大量現(xiàn)代化農業(yè)機械設備,實現(xiàn)“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現(xiàn)在農業(yè)政策這么好,大戶有補貼,農技有培訓,農水、農田等基礎設施都建得好,農業(yè)有很大機遇!绷温菲椒Q,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村民正在忙者晾曬農作物。潘帥 攝
村民正在忙者晾曬農作物。潘帥 攝

  據悉,為確保農機田間作業(yè)安全,農機技術人員還深入田間地頭,提供現(xiàn)場作業(yè)指導、檢修和培訓服務。目前,仁壽縣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合作社有22家、種糧面積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有604戶。(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