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成都日報

四川將出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2022年08月15日 10:46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曹惠君

  四川省教育廳日前公布《四川省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那么,有哪些內容值得關注?一起看看吧。

  中小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培訓機構

  《辦法》明確,本辦法所稱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是指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利用非財政性經(jīng)費舉辦,經(jīng)各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審批同意、依法取得辦學許可后進行注冊登記的,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文化藝術類、科技類、體育類等校外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機構。培訓對象包括3—6歲學齡前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普通高中學生。

  根據(jù)《辦法》,培訓機構的組織形式應為公司或民辦非企業(yè)單位,舉辦者應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企業(yè)或自然人,且符合相應條件。中小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

  《辦法》要求,培訓機構應與聘用的從業(yè)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保障其工資、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不得聘用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

  同時,培訓機構不得開展或變相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得在非學科培訓項目中開設學科類內容。培訓機構使用的培訓材料應當符合相關規(guī)定,嚴禁提供境外培訓材料和教育課程,不得使用非法有害或盜版侵權的出版物、印刷品。

  一次性收費不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

  按要求,培訓機構應在“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進行注冊登記,實施“實名制”管理。

  培訓機構必須通過平臺收取培訓費用,收取的培訓費用應全額存入監(jiān)管專用賬戶。培訓機構應合理確定培訓收費項目和標準,實行明碼標價,主動公示并接受公眾監(jiān)督,不得在公示的項目和標準外收取其他費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的費用。(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趙子君)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