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集百家長 融百家思 成都問路“數字福建”
2022年07月01日 18:17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編輯:曹惠君

  從天府之國到八閩之地、從福州到廈門,近60位學員沿著福建的海岸線,研究學習這兩座城市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先進做法,這場內陸與沿海的思想碰撞,展現出數字經濟與場景營城愈發(fā)強大蓬勃的生命力。今日,為期5天的“數治興城 場景提能”2022年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建設培訓在廈門市圓滿落幕。

  “福建省在建設數字福建方面的先進經驗、措施和成效為成都發(fā)展數字經濟、建設智慧蓉城提供了有益的啟迪和借鑒,為推動成都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實現數字賦能傳統產業(yè)升級提供了參考路徑。”新津區(qū)新經濟和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曾蓉表示,本次培訓內容扎實充分、高質有效,自己獲益匪淺。

工作人員講解智慧水利工程原理
工作人員講解智慧水利工程原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方興未艾,數字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發(fā)展韌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福建省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其數字建設經驗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學習意義。

  來自福建省數字經濟發(fā)展促進中心的專家王智苑、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陳海強分別為學員們講解了“‘數字福建’建設經驗”“面向碳中和的熱點政策與投資機遇”“新發(fā)展格局下的產業(yè)數字化”等課程。

  “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進入密集活躍期,自動化加速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技術、新產業(yè)、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大規(guī)模涌現,深刻影響著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版圖、產業(yè)生態(tài)格局和經濟走向,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陳海強說。

  前有福建數字興城的經驗,后有成都場景提能的做法。近幾年,望眼全國,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進入迅猛發(fā)展階段,從國家戰(zhàn)略和城市競爭來看,發(fā)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是成都的必然選擇。當場景不僅局限于“應用場景”、當“場景營造”進階到“場景營城”,成都在短短幾年間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從概念到機制迭代演進。

  培訓期間,成都市新經濟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周成以“從場景到場景營城”為主題為學員呈現了一堂精彩的課程。“場景營城簡單來說就是以場景思維營建城市,本質上是城市建設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作為營城聚人的創(chuàng)新方法,場景營城通過開展各類場景的氛圍營造、人本需求的舒適構造、公共空間的美學設計、精神追求的物化表達,賦予人們幸福美好生活體驗!

  周成提到,“三生一治理”城市場景體系,即是遵循“場景營城”理念,提出的構建美好生活、智能生產、宜居生態(tài)、智慧治理四大城市場景體系。它既是順應新時代營城邏輯轉向的必然選擇,又是以營城模式革新重塑城市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途徑,更是新時代踐行國家使命的成都答卷。

  此外,本次培訓還通過豐富的現場教學,直觀系統地展示“數字福建”的優(yōu)秀做法與特色典型。學員們實地參觀了福州市長樂東湖數字小鎮(zhèn)、京東元洪全球食品數字經濟產業(yè)園、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華為廈門DevCloud創(chuàng)新中心、廈門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廈門金龍集團等點位,體驗了金龍智慧交通自動駕駛巴士、云知聲物聯網人工智能服務、元洪食品“互聯網+”交易一站式服務等,切身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與數字建設為生活、生產、生態(tài)、社會治理等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金龍自動駕駛巴士
金龍自動駕駛巴士

  “金龍智慧交通令我印象深刻,其智慧車輛編隊系統已于今年4月完成在開放道路下的功能測試,該系統具有安全性高、通行效率高、綠色環(huán)保、人工成本低的特點,可應用于以卡車為主的干線物流、無人礦山運輸、BRT公交編隊、機場貨物運輸和公交場站調度等豐富多元的場景。這對成都高標準建設智慧蓉城與場景營城具有可復制的借鑒意義!背啥冀煌ㄍ顿Y集團副總經理李昊說道。

  參觀完畢后,學員們結合各自工作內容進行了思考啟發(fā)的分享交流。有學員表示:福建省在數字建設領域起步早,多年探索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學習,成都應結合自身實際,舉一反三,找到更適合成都的數字經濟與場景營城的特色發(fā)展路徑。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