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wǎng)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wǎng)四川

舞劇《陳壽·三國志》:從史冊紋路到舞臺肌理的美學嬗變
2025年03月03日 14:30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當數(shù)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劇場,當快餐式娛樂消解著歷史厚度,《陳壽·三國志》這部誕生于西晉的史學巨著,卻在千年后的舞臺重獲新生。四川天府演藝集團打造的舞劇《陳壽·三國志》,以其先鋒的舞臺語匯與厚重的文化自覺,在當代語境下完成了對歷史的詩意重構。這不是簡單的復刻或戲說,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一部用舞蹈書寫的文化啟示錄。

  一、敘事迷宮中的歷史顯影

  舞臺設計師以矩陣式竹簡裝置構建起獨特的時空坐標系,當竹簡投影隨機械臂的抽離次第展開,這種虛實相生的視覺魔術,打破了傳統(tǒng)舞臺的物理邊界?倢а蓠R東風將陳壽修史的十年歷程解構為“別故鄉(xiāng)”“傾著”“苦著”等詩性章節(jié),每個篇章既是獨立的故事容器,又是相互交織的歷史經(jīng)緯。

  在“苦著”篇章中,舞臺化作旋轉的沙漏,舞者們的肢體動作被抽象化為毛筆在竹簡上疾書的軌跡。當群舞以幾何隊形重復著執(zhí)筆、蘸墨、書寫的動作,觀眾看到的不僅是史學家的嘔心瀝血,更是文明傳承的集體儀式。這種將個體命運嵌入歷史長河的敘事策略,使個人史詩升華為民族精神的集體記憶。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打破了舞蹈的時空桎梏。當陳壽與諸葛亮的靈魂在光幕中對話,當赤壁之戰(zhàn)的火焰投影與當代舞者的水袖形成互文,觀眾得以在虛實交錯中感受歷史的層積效應。這種技術賦能不是對舞蹈本體的消解,而是為其插上了飛向精神穹頂?shù)挠鹨怼?/p>

  二、身體詩學中的文化編碼

  舞蹈語匯的建構展現(xiàn)出驚人的創(chuàng)新勇氣,將現(xiàn)代舞的流動性與漢唐古典舞的韻律感熔鑄一體。在表現(xiàn)陳壽與妻子訣別家鄉(xiāng)的場景時,雙人舞的肢體糾纏既是對血脈親情的具象化表達,又暗合竹簡編纂的繩結意象。這種身體符號的轉譯,使抽象的歷史情感獲得了可視化的物質載體。

  服裝設計構筑起立體的文化圖景。主創(chuàng)團隊以青灰色為主色調,通過絲綢的質感變化與金屬配飾的點綴,勾勒出史學家的嚴謹風骨。當群舞身著改良漢服演繹市井百態(tài)時,織物肌理的變化暗含著時代更迭的密碼。這種視覺符號系統(tǒng),如同展開的歷史長卷,每個細節(jié)都承載著文化記憶。

  道具的運用堪稱點睛之筆。竹簡不再是靜止的文物,而是被賦予生命的敘事主體。當它們隨機械裝置翻涌如浪,既是史料的具象呈現(xiàn),也是歷史洪流的隱喻。這種物件的活化,使靜態(tài)的歷史獲得了動態(tài)的生命力,實現(xiàn)了“器以載道”的藝術追求。

  三、青春敘事里的文化突圍

  年輕舞者的身體語言重構了傳統(tǒng)歷史敘事的語法。在“傾著”篇章中,當陳壽穿越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空,編導運用技法,既保留了歷史的厚重感,又注入了青春的躁動與激情。這種代際審美的碰撞,打破了“歷史必須莊重”的刻板印象。

  創(chuàng)作團隊的本土化策略彰顯文化自信。從總導演到燈光設計,從服裝顧問到主要演員,創(chuàng)作團隊以青春姿態(tài)完成文化突圍。他們以四川人的視角重新詮釋三國文化,將巴蜀韻律融入舞蹈節(jié)奏。這種在地性表達,使歷史文化不再是遙遠的標本,而是可觸摸的精神家園。

  當謝幕時刻的竹簡投影在穹頂緩緩收攏,這場跨越千年的精神對話仍在持續(xù)!蛾悏邸と龂尽返某晒Σ粌H在于舞臺技術的炫目呈現(xiàn),更在于其找到了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審美的共振頻率。舞劇用身體書寫的詩篇證明:真正的文化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刻,而是要在創(chuàng)新中尋找精神的原鄉(xiāng),在對話中重構文明的坐標系。當年輕舞者在光影交織的舞臺上重現(xiàn)陳壽的治史精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文化自信的青春宣言。(作者系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三級編劇韓昀桀、西南石油大學講師張含梅)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