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8日電 (楊予頔)“我是美國人,剛來中國一年,去過北京、上海、康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成都。我和我丈夫打算在學校學好中文,再在成都創(chuàng)業(yè)!27日,剛參加完“國際中文教育語言實踐”活動的四川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以下簡稱海外教育學院)學生珊娜興奮地談起自己未來的打算。
當日14時,來自四川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的30余名外籍留學生,在學院教授的帶領下,走進了四川成都桐梓林社區(qū),以“Citywalk”的形式上了一堂生動的語言實踐課程。“我們有不同的文化實踐基地,桐梓林社區(qū)是其中之一。從中級班開始,我們每學期都會設計10余堂不同主題的國際中文教育語言實踐課程。”四川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教授鄧波介紹,此前海外教育學院的部分學生已經走訪過博物館、方志館、職高等地。該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實地交流,更“靈活”的掌握語言技巧!罢Z言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沉浸式’地體驗才能真正領悟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我們希望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知華、友華、愛華’。”鄧波說道。
“我想要一個布朗尼蛋糕!痹谝患议_在社區(qū)內的咖啡館,剛來中國7個月的意大利學生七七磕磕絆絆地使用著中文點單。雖然表達略顯生澀,但當順利點單后,七七仍難掩興奮之情:“我的中文口語不怎么好,但我覺得有這樣的實踐機會對我的語言學習很有幫助。”
“這個國際化社區(qū)很有特色,歐式風格的建筑讓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歡這里!蓖瑯觼砣A7個月的德國學生華敏銳,一邊在社區(qū)內漫步,一邊與同伴交流著自己的感受。他希望能主動與本地人溝通,盡管口語尚不流利,但他堅信“多實踐總是沒錯的”。
近三小時的“Citywalk”中,留學生不時在桐梓林社區(qū)內走走停停,一邊拍照記錄一邊與老師同學交流。偶爾遇上熱情的當地居民,他們也會“中英混雜”著交談!罢n堂上我們主要跟著課本和老師學習,語言運用相對‘機械化’,不太清楚如何自然交流。所以有這樣的機會能跟本地人交流,對我們的口語是很有幫助的!泵绹鴮W生亨利說。
對于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五年的英國學生愛樂來說,這樣的口語實踐課程早已是“小兒科”,相比語言訓練,他更感興趣的是“藏”在市井巷弄中的社會發(fā)展與歷史文化!半m然老師說我的中文已經很不錯了,但幾乎每次課程我都會參加,因為我們會去很多平時不會去的地方。”愛樂笑著回憶起之前參加的課程:“我之前去過成都方志館,了解了一些蓉城的歷史,還在學校里和中國學生探討過體育教育的意義。下次有機會我還會再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