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四川)”在成都啟動
2025年06月10日 19:4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0日電。ㄌ瀑唬6月10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承辦的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京劇藝術表演人才暨提升計劃(四川)啟動儀式在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舉行。

啟動儀式現場。成都市京劇研究院 供圖

  在四川啟動的“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是成都市京劇研究院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傾力打造的一項核心戰(zhàn)略工程。其根本目標,就是要鍛造一支德藝雙馨、技藝精湛、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新時代京劇表演人才隊伍,為成都京劇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

  啟動儀式上宣布了國家一級演員馬力、李靜、王大興、劉晨光、童志良作為“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授課老師。

  “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多位享譽全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家親臨成都,他們將帶來系統(tǒng)、深入、高規(guī)格的面對面教學、口傳心授!背啥际芯﹦⊙芯吭河嘘P負責人介紹稱,名師們將圍繞京劇經典骨子老戲和代表性流派劇目,進行深度剖析與示范教學,重點傳授“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精髓與規(guī)范,強化學員對傳統(tǒng)程式、身段、唱腔、韻味的精準把握與深刻理解。通過一招一式的精雕細琢,確保傳統(tǒng)技藝的原真性、規(guī)范性得到最扎實的傳承。

  據介紹,“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將安排針對不同行當、不同流派的專項傳承課程。名師們將結合自身藝術實踐,深入講解流派特色、表演風格及塑造人物的獨特方法,幫助學員領悟不同流派的藝術真諦,提升藝術表現力與辨識度。

  “名師授課不僅限于技藝傳授,更注重表演理論、人物塑造方法、舞臺美學觀念的引導。我們將組織專題講座、藝術沙龍、劇目創(chuàng)作研討會等形式,探討京劇藝術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啟發(fā)學員思考如何在尊重傳統(tǒng)規(guī)律的基礎上,賦予角色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和情感表達!背啥际芯﹦⊙芯吭河嘘P負責人表示。

  “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將配套安排高水平的匯報演出、片段展演等實踐環(huán)節(jié),為學員提供寶貴的舞臺檢驗機會。同時,鼓勵并引導學員在名師指導下,嘗試探索京劇與其他藝術形式(如現代舞、多媒體、地方戲曲等)的跨界融合可能性,拓展藝術視野,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為京劇藝術的“煥新未來”播下種子。

  “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中,成都市京劇研究院最有潛力的五位優(yōu)秀青年演員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通過名師一對一的指導、強化訓練、舞臺實踐,著力解決他們在藝術成長道路上的瓶頸問題,加速其藝術成熟進程,培養(yǎng)能夠挑大梁、擔重任的未來中堅力量。

  “2025年京劇表演人才提升計劃”不僅面向選拔出的學員,也將通過公開課、示范演出等形式,惠及全院演職員乃至更廣泛的京劇愛好者群體,在研究院內部乃至成都地區(qū)營造崇德尚藝、潛心鉆研、比學趕超的濃厚藝術氛圍,形成人才輩出的良性生態(tài)。(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