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興勇在工作中!〗獣曾P 攝
中新網(wǎng)成都8月5日電 題:從“打工仔”到榮譽無數(shù) 四川內江一農民工出手便是“免檢產品”
作者 祝歡 姜曉鳳
下料、綁扎、焊接……在來自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的農民工張興勇手中,鋼筋不斷“飛舞”,一道道工序逐漸完成。扎根建筑施工一線20余年的張興勇,對鋼筋的下料、綁扎、焊接等各道工序爛熟于心,練就了爐火純青的鋼筋加工技術,從小小“打工仔”成長為優(yōu)秀技術工人,獲獎無數(shù)。
20多年來,張興勇的從業(yè)足跡遍布北京、山西、山東、四川等地。如今,張興勇是四川東亞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鋼筋工工長、高級技師,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四川好人、四川省技術能手、四川工匠、內江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日前還入選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四川候選人公示名單。
上世紀90年代,打工潮興起,為了“填飽肚子,給家里蓋房子”,16歲的張興勇放棄了學業(yè),跟著村里人到工地打工。在工地上,沒有技術,只能干下力氣的活,年輕的張興勇也暗自盤算著,要學習技術。
聽說捆扎鋼筋工資高,張興勇便有了目標。在山西太原的一個工地上,包工頭見張興勇年輕好學,手腳勤快,便交給他不少活,還把施工圖紙給他看。張興勇很珍惜這次機會,認真學習起來。
“一個優(yōu)秀的鋼筋工,必須要能夠看懂圖紙,知道設計者表達的意思,才能又好又快又準確地完成任務!睂W習中,張興勇深諳其理,識圖便是他系統(tǒng)學習的第一步。
鋼筋混凝土結構圖例符號、常規(guī)鋼筋混凝土構件的鋼筋結構施工圖,除了這些,張興勇還購買了許多建筑類的專業(yè)書籍,學習了建筑構造的基本知識,常用鋼筋的品種、性能、規(guī)格、型號以及鋼筋的驗收與保管,常用鋼筋加工的機具使用和保養(yǎng)等一系列內容。
工作時進行實操,業(yè)余時間便一心學習理論知識。經(jīng)過虛心請教和自學,張興勇的技術越發(fā)成熟,終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工種。2005年,張興勇開始擔任鋼筋班班長。對他來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張興勇在工作中。 姜曉鳳 攝
鋼筋加工包含捆扎、焊接等工序,看起來是只需反復操作的簡單工作,但其作為混凝土結構物中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決定著建筑的質量和使用壽命。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張興勇帶頭將每一個步驟盡可能地做到完美,對于那些新手、生手,他親自教親自帶,手把手教學?臻e時,他還會組織大家一起探討鋼筋加工的手法、技巧,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大家的水平,保證鋼筋班經(jīng)手的每一個工程都實現(xiàn)“零失誤”。
近年來,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張興勇也把奮斗的戰(zhàn)場轉回了內江。2014年開始,張興勇帶著在外積累的鋼筋工工作經(jīng)驗回到家鄉(xiāng)。
在內江,張興勇加工的鋼筋構建尺寸精準,綁扎焊接到位,細節(jié)完美。他技術過硬,捆扎的鋼筋基本都是“免檢產品”。他參與項目的鋼筋工程還經(jīng)常被其他項目部組織集體參觀學習。
也正是因為這樣,從2014年開始,他所在的單位推薦他參加鋼筋工技能大賽。張興勇帶著爐火純青的技術走上賽場,贏了一場又一場,并成為了內江市勞模宣講團團員。輾轉之間,張興勇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工地小工變成了高級鋼筋工,一個默默無聞的打工人成為全國性榮譽的獲得者。
在工作上,張興勇毫不保留,把工友當兄弟,和睦相處,并將自己所學向工友傾囊相授!耙蝗诵,不算行,團隊行那才叫行!”這是張興勇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師傅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全部傳授給我,幫我們分析工程難點,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減少差錯,他是一名好鋼筋工,也是我們的好師傅、好工友!币黄鸸彩碌母蚀抡f。
張興勇帶的10余名組員,都從鋼筋班里的“小白”變成了“好手”,人人會識圖,人人都是技術骨干。在張興勇眼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與時俱進地學好技術、用好技術。
“我還要繼續(xù)鉆研建筑行業(yè)的技術規(guī)范,提升技能,起好模范帶頭作用,為公司培養(yǎng)更多技能人才,不辜負榮譽,不辜負家鄉(xiāng)人民的厚望,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建設貢獻力量。”張興勇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