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簡陽:啟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評定正宗“簡陽羊肉湯”
2021年05月18日 13:2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8日電 (吳平華 郭平 ) 你喝到的“簡陽羊肉湯”是否正宗,將有地方標準了。目前,圍繞“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簡陽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簡陽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的具體指導下,由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負責對簡陽全市羊肉湯店開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簡陽羊肉湯推薦店”的評定工作,以此確!昂嗞栄蛉鉁逼放疲(guī)范經營行為,體現(xiàn)正宗簡陽羊肉湯的品質。

  評定方法 協(xié)會制定標準監(jiān)管部門審核

  “戶戶具雞豕,十里聞羊香”。從漢代起,簡陽的羊肉香就穿越時空,綿延至今。在成都推進“三城三都”建設中,“簡陽羊肉湯”也是成都美食之都的名片之一。

  早在2008年,簡陽羊肉湯就從幾萬個參賽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30道奧運健康美食”,成為其中唯一以羊肉為主料的湯類菜品。

  2011年,簡陽羊肉被國家質檢總局登記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5年6月,“簡陽羊肉湯”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是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人,對該商標享有專用權,該商標用于證明簡陽羊肉湯產品的原產地域和特定品質。

  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標注冊后,可以有效規(guī)范“簡陽羊肉湯”標志的使用,保護優(yōu)質特色產品,政府將加大對企業(yè)的引導,實現(xiàn)統(tǒng)一服務、商標使用標準、品牌宣傳,促進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

  相關數(shù)據顯示,目前簡陽全市有318家羊肉湯店。為了促進簡陽羊肉湯的生產、經營,提高商品質量,維護和提高“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國內外市場的聲譽,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將對該市的羊肉湯店進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簡陽羊肉湯推薦店”的評定。

  為推進評定工作,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專門制定了“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guī)則,并報簡陽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審核同意。這意味著,未經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許可,羊肉湯店不可擅自使用與“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

  評定條件 簡陽大耳羊和烹飪技藝缺一不可

  為保證“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品牌效應,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在羊肉湯的原料以及制作工藝上也制定了相應的標準。

  據介紹,“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產品的獨特風味,是采用當?shù)鬲氂械暮嗞柎蠖窖蚝蛡鹘y(tǒng)烹飪制作技藝相結合,缺一不可。

  首先,在簡陽大耳羊產區(qū)的張家?guī)r、三岔湖、龍泉湖和龍泉山區(qū)一帶,山溪泉澗之水天然純凈,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而在飼養(yǎng)山羊保護區(qū)范圍內的丘陵地區(qū),坡度為3度至25度,選擇以黃竹草、黑麥草、扁穗牛鞭草為優(yōu)勢的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作為放養(yǎng)草場,草地植被中有野生黃姜分布,放牧地有充足的泉水作為山羊的飲水水源,飼養(yǎng)出簡陽獨有的大耳羊,其羊肉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纖維柔軟、瘦肉率高、無膻味等肉食特性,口感肉質細嫩、鮮香無比;其次,以簡陽的大耳山羊作為主要原料,以獨特傳統(tǒng)烹飪制作技藝“一洗”“二漂”“三熬”“四炒”,形成了獨特風味的“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產品。

  此外,“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商品具有特定品質,必須具備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膻味小,熟肉具有清香之味,湯白如乳、香味濃郁、肉質脆軟、鮮美合口、食而不膩等感官特色,以及特定的理化指標。

  除了原料采用簡陽大耳羊外,使用“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商品,在加工制造過程中的特殊要求還有——以8月齡羔羊胴體重不小于10公斤,成年羊胴體重不小于15公斤;肉羊一年以上二年以下齡,體重25-50公斤為最佳。

  符合要求的經營者,在申請使用“簡陽羊肉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也有責任和義務維護該商標的特定品質、質量和聲譽。

  簡陽市羊肉美食產業(yè)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把簡陽建設成為成都東部區(qū)域中心城市,作為成都東進主戰(zhàn)場,近年來,簡陽主動對標成都打造“國際美食之都”,積極推進“簡陽羊肉湯推薦店”評定工作,對簡陽拓展美食消費空間、培育美食品牌、挖掘羊肉特色美食文化起了關鍵作用。(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