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李調元與清代四川刻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德陽羅江圓滿舉行
2022年01月10日 11:1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0日電 (胡婕)1月9日,由德陽市羅江區(qū)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德陽市李調元文化及地方歷史文化普及基地承辦的《李調元與清代四川刻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開題報告會在德陽羅江區(qū)成功舉行。來自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民俗學會、巴蜀書社、省、市、區(qū)社科聯(lián)、羅江區(qū)人民政府及四川省民俗學會李調元研究專委會部分委員等共計4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的舉辦將有力推進歷史名人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文化力量。

開題報告會現場。羅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開題報告會現場。羅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會上,課題項目主持人四川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波博士從課題的研究背景、核心問題、研究內容以及研究計劃等方面進行介紹,梳理了李調元與清代四川刻書,運用的學科主要是歷史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此外還涉及到職官制度、民俗學、物質史等,以目錄版本學為中心展開論述。通過對李調元一生編校、刊刻圖書的詳盡描述,來論述他在清代四川刻書史上的重要貢獻和影響,同時評價李調元編刻圖書的理念、方法、實踐,梳理出他的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思想與特色,完成預期研究任務。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羅國威教授,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希平教授,四川省民俗學會名譽會長,四川大學教授江玉祥教授等與會專家組成員分別就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斑@體現了理論研究和實際發(fā)展的有機結合,對全面推進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加快四川歷史名人文化研究闡發(fā)體系建設以及評價歷史文化名人李調元在清代四川刻書史上的貢獻和地位的具有重大意義。”專家們對該課題的開題給予了高度肯定。

  課題團隊成員表示,在后續(xù)研究中將積極吸取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設計,提高研究質量,促進相關研究領域的拓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據悉,在開題報告會上,四川省民俗學會還發(fā)布了將與羅江區(qū)聯(lián)合舉辦四川省第四屆李調元學術研討會的有關事項,就研討會的選題方向等提出建議。(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