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成都市溫江區(qū)成為全國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qū)
2022年12月28日 16:2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8日電 (祝歡)12月27日,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舉行了全國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區(qū)、縣)授牌儀式。成都市溫江區(qū)榜上有名,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qū),是四川唯一上榜的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qū)。

在公園內健身的市民。溫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在公園內健身的市民。溫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溫江區(qū)積極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推動城市高水平高質量發(fā)展的同時,也不斷地為群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體育文化產品,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全民運動健康發(fā)展模式。

在溫江舉辦的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溫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在溫江舉辦的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溫江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據悉,該區(q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共建,先后出臺了《成都市溫江區(qū)促進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若干措施》《溫江區(qū)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等政策措施。每年出資3000萬元,引導多方共建共享體育設施;僅2017—2020年便新增體育場地200余處,建成“三大球”體育場地(含學校場地)共615個;每萬人擁有場地總數6.4個,各鎮(zhèn)(街)公共體育場地場館實現全覆蓋,高質量建成10分鐘公共服務健身圈。

  其次,溫江還精準利用“金角銀邊”促擴容。合理利用“金角銀邊”、綠地資源等,建設足球、滑板、健身路徑、騎行道等多樣體育運動設施。利用廠房、廢棄用房等改建羽毛球館、籃球館、排球館,盤活存量資源。圍繞“金馬河運動休閑消費帶”打造,創(chuàng)新實施體育+文化、體育+旅游、體育+產業(yè)、體育+商業(yè)四大模式,呈現了魯家灘運動基地、SP·7.8公里俱樂部、金馬河運動公園等一批運動消費場景。截至目前,溫江全區(qū)共有各類體育場地1357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45平方米!耙郧按蚧@球要去比較遠的地方,現在家門口就是籃球場,而且各項配套設施比較齊全,完全能滿足我們就近打球的愿望。”家住在溫江柳城街道的市民李先生開心地說。

  據了解,溫江區(qū)還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場地對外開放。首創(chuàng)學校場地“雙開門”,推動中小學體育場地面向社會定時免費開放;實現28個社會場館對群眾設置免費或低收費時間段;鎮(zhèn)街、社區(qū)體育場地建立開放管理機制,實現錯時延時開放,讓更多群眾享受社會進步及體育發(fā)展成果。

  近年來,溫江區(qū)每年都舉辦CBA、WCBA、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等20余項品牌賽事活動,大力引進中國足協(xié)5人制足球超級聯(lián)賽、國際性電競比賽等特色賽事。創(chuàng)新“熒光夜跑”“露營休閑體育”“天府綠道健康行”等形式,進一步提升溫江體育休閑運動的吸引力,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活動機制,發(fā)動百余家社會機構參與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qū)運動節(jié)”“8·8全民健身日”等活動,形成“運動溫江·全民巡禮”IP品牌,每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300余場,參與人次超150萬。

  未來,獨特的“溫江模式”將更加積極助力全民健身高質量發(fā)展,推動發(fā)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持續(xù)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